75.9%受訪者初入職場受困于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 |
|||||
來自網絡- |
2017-08-29 09:07 |
||||
|
|||||
75.9%受訪者初入職場受困于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 75.9%受訪者初入職場時有過“不知如何稱呼前輩”的困擾 “大家都比較謙虛,有些人會說你叫我‘小劉’就好,但如果他是前輩的話,這樣稱呼多少有些不合適。”張夢雨(化名)大學畢業后在深圳某外貿公司已工作一年,剛開始工作時常因不知如何恰當稱呼同事而苦惱,“就職銜稱呼可能會顯得生疏,直接稱哥、姐又擔心不夠正式”。 “新人剛來時,公司有人力部門的人員帶著走流程,介紹的內容就包括各部門大致的人事情況和稱呼。”上海某軟件公司員工王世杰(化名)說。 數據顯示,75.9%的受訪職場人士剛入職場時有過“不知如何稱呼前輩”的困擾。84.7%的職場人士認為職場新人對前輩有個恰當的稱呼很重要。 “將別人的職務稱呼錯了,不僅自己尷尬,也容易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。同樣,得體的稱呼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。”北京某基層法院公務員楊帆(化名)說。 張夢雨認為,除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,職場稱呼還決定著你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。“通過稱呼可以大體判斷你是什么樣的人”。 “我認為職場稱呼不是很重要。”王世杰表示,稱呼只是第一印象的一部分,日后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和能力更重要。 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、職場真人秀《職來職往》節目嘉賓岳屾山認為,正確的稱呼對職場新人很重要。“初次見面時,如果稱謂不是很得體,給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好。作為職場新人,在稱謂上犯錯,對人際關系和未來成長都可能產生影響”。 職務、師傅、某哥某姐是最常見稱呼 初入職場時人們大都如何稱呼同事?數據顯示,職務(46.0%)、師傅(44.2%)、某哥某姐(41.3%)是最常見稱呼。其他依次為:職稱(37.6%)、老師(33.2%)、老板(11.8%)、帥哥美女(10.5%)、英文名(9.0%)、學長學姐(8.0%)和中文名(6.3%)等。 “在體制內,正式場合都是以‘姓+職位’稱呼他人的。”楊帆說,對年紀大一點的,就是不論什么場合都以“姓+職位”相稱。 “如果有級別,我都是姓氏加級別,比如就叫某總、某工。”張夢雨一般都是根據對方的性別、級別、工種,以及入職早晚、熟悉程度來確定如何稱呼。“那些比我入職早、與我平級的同事,我就稱呼其姐/哥,既能表示尊敬,也不顯得生疏”。 “職場稱呼跟行業、公司文化都有關,像我們公司每人都有英文名,工作時都是直接稱呼英文名字。我一個朋友在一家日企工作,她們就稱哥/姐,我在媒體、銀行等行業的同學朋友,也有稱呼老師的。”在一家外企咨詢公司工作的張佳(化名)介紹。 調查中,職場人士認為影響職場稱呼的因素主要有:企業文化(54.9%)、單位性質(52.2%)和行業性質(51.4%)。此外還有:職位高低(41.9%)、工作資歷(35.6%)、年齡差(31.1%)和時代變遷(26.1%)等。 岳屾山認為,在國企中,大家會更注重職位的稱呼,如處長、主任、部長等。私企比較寬松,稱呼沒那么講究,大家可能帶職位相稱,也可能叫哥/姐之類。“當然,并不是所有外企職場稱呼都很隨意,像日本、韓國的企業文化等級比較森嚴,或者說比較嚴謹、嚴格,一般是要帶上職位稱呼,或叫前輩。如果是比較開放的企業,直呼其名都沒什么太大問題”。 受訪者認為職場新人稱呼前輩要注意就高不就低、察言觀色、忌太過親密 楊帆認為,對前輩的稱呼最重要的是分清場合,“工作場合,還是要正式一些。私底下就可以相對隨意一些”。 “千萬不要隨意給別人起外號。”王世杰認為,起外號是很不好的做法。此外,寧愿叫年輕些不要叫老了,“不要憑外貌判定別人的年齡,不要憑姓名判斷性別”。 張夢雨認為,稱呼既不能顯得自來熟,也不能太疏離。要根據級別關系和私人關系的遠近,確定是以職業性稱呼為主,還是以私人性稱呼為主。 調查顯示,受訪者認為職場新人在稱呼上首先要注意:就高不就低(53.5%)、學會察言觀色(50.1%)和忌太過親密稱兄道弟(38.1%)。此外還有:中規中矩較為保險(35.8%)、帥哥美女勿輕易叫(33.8%)和別太小家子氣(17.0%)等。
岳屾山認為,職場新人應積極地去發現工作機會或需要自己做的事情。“不要過多地考慮‘是否在加班’等,也不要怕犯錯,在一個組織內部成長,做得越多確實錯的機會越多,但是你成長的經歷、資歷也會比別人多。你的價值也就會顯現出來”。 受訪者中,00后占0.6%,90后占25.7%,80后占52.3%,70后占17.0%,60后占3.7%。 更多藍領招聘咨訊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:找工作就上普工網 微信號:pg114_net ![]() |
|||||
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:
1、 本站未注明“作者為:普工網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“作者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作者:普工網”,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 2、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及時處理。 |
| 解決方案 | | 資源下載 | | 關于我們 | 微信掃一掃,好工作隨意找!![]() |
招聘服務 微信招聘 勞務派遣 社保代理 業務外包 殘疾人掛靠 |
2012杭州社保 2012遵義社保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加盟無憂 sitemap |
聯系我們
招聘客服:
1143203847
![]()
社保客服:
1609073348
![]()
派遣客服:
763667942
![]()
客服電話:0571-88776501
|